<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鞍山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鞍山日报发布时间:2021-01-14浏览次数:

        ——2021年1月6日在鞍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鞍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余功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鞍山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较大压力、体制机制改革步入深水区、政治生态修复任务繁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重大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构建“三个互动体系”,扎实推进振兴发展各项事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一批战略平台获批实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三大攻坚战成效显着,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提升,开通8890民生平台,为企业群众解决难题80余万件,法治鞍山、平安鞍山建设取得新成果,“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弥足珍贵!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我们沉着应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7%和7%左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担使命快行动,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防控体系,开发推广健康码注册312万人,大数据分析+网格化落地查人41.1万人次。严格做到“四早”“四集中”,有效斩断疫情传播链条,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派出3批次120名医务人员驰援兄弟省市抗疫。扎实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面落实“人”“物”同防措施,对境外、重点地区来返鞍人员和进口冷链物品全链条闭环管理,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检测基地、启动重点人群疫苗紧急接种,累计核酸检测44.4万人次,冷库、商超等样品3.6万份。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充分展现了鞍山精神、鞍山力量!

        (二)稳增长强产业,“两翼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深入实施“春风行动”系列工程,全覆盖包保解决企业突出问题3800余个,规上工业企业两周内基本复工复产,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较快恢复,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4%。深入推进“双鞍”融合,在产业链对接、招商项目、资本融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密切合作,29户鞍钢外埠供应链企业落地注册。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600余户企业精准对接。新增“个转企”858户、“小升规”105户、“规升巨”9户。“四产融合”效益显现。推动大悦城、二一九动物园大熊猫馆、北海汇康养基地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开业,“千山号”文化旅游列车开通,四产投资增长10.7%。社区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成为消费新引擎,建成有业态的8890幸福驿站663个,新增露天市场35个,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70亿元。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着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3.6万亩、设施农业0.78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43.6万吨,生猪存栏量增长32.7%。台安农高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发展“三院经济”,建成全省首家院士服务基地、国内首家省级磁动力创新中心,深兰科技东北人工智能研究院建成运营,中冶焦耐回鞍设立分公司,辽科大制造聚酰亚胺膜应用于“天问一号”,福鞍集团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户、雏鹰和瞪羚企业89户,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个,科技成果转化100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

        (三)优环境推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强顶层设计,出台137项对标先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整改第三方评估发现问题30项。在全省率先建立营商专员制度,形成制度性成果36项。坚持新官理旧账,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1.14亿元,府院联席互动化解疑难问题、商事纠纷600余件。信用监测排名保持东北前列。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

        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出台产业链招商指引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激发全域全员招商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北京鞍山商会,开展招商活动197次,洽谈推进重点项目651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落地重点项目73个,实际到位内资244.3亿元,增长15.6%。

        有效投资稳步回升。“三个管家”接力互动,开工建设恒盛铸业1350高炉、后英胜辉耐火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404个。中兴镁建材、优迅高速半导体激光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开展省部对接,争取上级支持项目115个、资金39.6亿元。全力盘活闲置资产、发展飞地经济,商务大厦成功盘活建设北大医学部康养基地,落地飞地经济项目231个,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964.37公顷、闲置厂房楼宇99.4万平方米、启动烂尾楼70.9万平方米。

        (四)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推进“五减”改革,精简市本级权力事项515项,精简比例27.3%,是历年来清理范围最广、类别最全、精简比例最高的一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103项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做实区县审批局,开发区实现闭环审批。建成公安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零门槛落户和临时身份证全城通办。

        国企改革卓有成效。基本完成全国数量最多、职工安置负担最重、改革成本支付最大、涉及政策最为复杂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近16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17.6万名国企退休职工全部移交属地社会化管理。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建立常态化与企互动机制,支持成立了市企业家协会,全面推行市级领导现场办公和企业信息员制度。深入推进民营企业改革重组,红拖机械重组完成。持续优化民企发展环境,出台支持中小企业21条等援企惠企政策,成立政银税企对接服务中心,打出金融扶持、税费减免、要素供给系列组合拳,降低企业成本超过3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1%。

        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西柳服装城获批东北唯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第三届进博会采购成绩位列全省前列。实际利用外资4820万美元。

        (五)重统筹抓落实,三大攻坚战成效显着。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投入2.2亿元,新建扶贫项目241个,翻建改造贫困户危房1105户,至此3.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25项整改任务,1160个环境信访案件全部按时办结销号,羊耳峪垃圾场实现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置,腾鳌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成投产,台安22个废油泥(渣)坑塘土壤完成修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6天,创我市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南沙河综合整治环保工程,12个国、省控断面水质首次全部实现高质量达标,水环境改善幅度居全国第17位。

        各类风险有效化解。化解政府债务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妥善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持续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动迁难”“回迁难”“办证难”“矿山生态修复难”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就业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发放稳岗返还2.4亿元,惠及职工28.9万人;开展技能培训4万余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5%。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等标准分别提高5%、6%、8.5%、4.5%和10.4%。

        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新增公办普惠幼儿学位1.36万个,在全省率先推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鞍职院首批招生实现开门红,辽科大研究生招生增长51%。加快推进健康鞍山,中心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鞍钢总院和千山区人民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荣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十佳城市。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话剧《孟泰》入选国家“百年百部”创作计划,国家乒乓球培训中心落户鞍山。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市发动、全民参与,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基本实现全市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建成自由东街隧道、城市之门过街通道及16处停车场,维修改造城市道路、管网98.2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50.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4.6万户。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海城市和千山区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试点县,建成美丽示范村60个,修建农村路1150公里,新建无害化厕所3万座、农村饮水工程26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1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鞍山互动宝”上线,8890平台荣获全国政务热线卓越服务百姓奖。全面完成信访减存控增三年攻坚、扫黑除恶“六清”任务,中央督办重大专案圆满收官,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妇女儿童、国防动员、统计、审计、残疾人、外事、侨务、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战疫情、促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淬炼广大干部职工砥砺奋斗、攻坚克难,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我们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报地方性法规议案4件,制定政府规章1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305件建议提案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我们持续改进作风,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厉行勤俭节约,全年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超过50%。

        各位代表,全市振兴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负重前行、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鞍部队、公安干警和中、省直驻鞍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鞍山振兴发展的各界朋友,特别是向此时此刻依然坚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抗疫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振兴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新发展理念尚未转化成普遍实践,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开放创新意识不强,营商环境对标先进地区还有很大差距;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市委工作法、“三个马上”干部工作法落实不到位,作风建设还需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制定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总纲,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战略定位,以推动“613工程”为主导,经过五年的努力,推进新时代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成为国家基础材料产业安全战略保障基地、辽宁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具有活力的辽中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为二〇三五年实现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基本形成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省“一圈一带两区”的重要支点城市,辽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明城市建设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的城市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实现钢铁之城向山水之城、宜居之城的历史性转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显着提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和谐稳定,人口规模逐步扩大。

        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安排在鞍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从全局高度理解和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新一轮竞争角逐中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昂扬向上、争先创优的精气神,奋力推进高质量的项目建设、高水平的制度创新、高品位的城乡建设和高品质的百姓生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面落实好“613工程”,一步一个脚印把鞍山振兴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鞍山篇章。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在新起点上加快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各项安排部署,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实施“613工程”为主导,深入推进“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

        强化创新驱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健全产学研创新协同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户、雏鹰和瞪羚企业20户。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个,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10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钢铁产业向高水平产业链价值链迈进,纵深推进“双鞍”融合,发挥鞍钢龙头作用,优化整合113户鞍钢厂办大集体改制划转企业,组建冶金产业链集团,补强钢铁产业链条。提升菱镁产业行业主导权,推进宝武集团与海镁集团混改,加快海城牌楼菱镁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发展,推动菱镁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紫竹桩工设备智能制造、荣信汇科能源装备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以中钢热能院为龙头,加快新型碳材料研发,打造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推进中钢环保沥青等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激光与光电产业,加快优迅光电子产业园建设,推动中科鞍镓制造鞍山第一颗芯片;发展磁动力产业,支持迈格钠打造“中国磁谷”;利用鞍钢氢能资源,建设氢能产业园。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507个。引进一批数字企业,推进国家工业大数据行业分中心落户,谋划建设数字产业园。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能,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建设精钢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强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加快政府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探索建设一体化数据中心。

        大力推进“四产融合”。加快推进北方国际健康城、新华文化产业园、玉皇山体育小镇、新松智慧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年“四产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5%,旅游收入增长10%。

        (二)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破。

        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聚焦法治化,推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营商环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区县、部门开展综合评价,以评促改。健全政府诚信制度,着力解决招商引资承诺政策不兑现、“净地不净”等政府不讲诚信问题,主动对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分期分批彻底解决,坚决杜绝新的政府失信违诺问题。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升级信用信息平台,严格信用失信惩戒和责任追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探索“一业一证”“一企一证”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照通办”“全城通办”,力争政务服务网办率达到70%,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速。继续深入实施“春风行动”系列工程,发挥“三个管家”作用,系统梳理涉企涉项目政策,发布“政策包+政策服务清单”,全力做好精准服务,保住和增加市场主体。优化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最优区建设,建成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银企自主对接,支持东和新材、荣信汇科等企业上市,全年新增贷款150亿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重组,持续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红利。全年力争“个转企”800户、“小升规”80户、“规升巨”10户。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2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市属国企混改,完善“僵尸企业”后续处置工作。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双园联动”,推进技术、平台、土地共享,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展区域综合评估,试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探索建立新型产业用地,加快项目落地进度。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创新“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等方式,撬动更多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积极防范各类重大风险,持续化解政府债务,守住基层“三保”底线;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打击恶意逃废债,探索设立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持续构建“三个互动体系”。面向群众、面向企业、面向基层,以民心网为互动总平台,通过8890热线、鞍山互动宝和8890幸福驿站等渠道,构建横向相联、纵向贯通的互动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问题池”,深度挖掘数据资源,推动科学决策、源头治理。

        (三)以扩大需求为牵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项目600个、总投资2000亿元。抢抓机遇,依托进博会、辽洽会等平台及重点区域投资促进周等招商活动,持续与世界500强、央企等行业头部企业深入对接,推动“资智回鞍”,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各项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后英1350高炉等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0个,竣工投产50个,当年完成投资430亿元。

        全面促进消费。挖掘传统消费潜力,开展百场促销活动,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御汤泉印象奥莱等项目建设,尽早形成消费新热点。积极培育新兴消费,依托8890幸福驿站,加快发展社区经济、网红经济、银发经济,增加高品质多样化消费服务供给。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推动海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快推进“鞍山港”规划招商,力争获批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着力稳外贸,启动西柳服装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支持在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建立分市场,进出口占全省份额实现稳中有升。谋划实施一批外资项目,力争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机器人配套产业;加强鞍宁对口合作,加快推进铁西建邺飞地经济园等项目。

        (四)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监测帮扶298名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开展消费扶贫、旅游扶贫等新模式,探索建立股份合作、龙头带动、产业托管、村级组织领办等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牢牢守住407万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25.5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进安井速冻食品、九股河熟食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休闲农业,建设晌心谷乡村研学基地等特色旅游项目。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大村级带头人培养选拔,创建农村实用人才专家库,育好乡村振兴“领头羊”。加快推进腾鳌、桑林、洋河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改造农村路700公里,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启动海城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试点,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资本、科技和人才下乡,开发乡村多重价值,联农带农促进就业增收。

        (五)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重点,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两新一重”建设,推进华润热电联产、析木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200万平方米,改造供暖、燃气等管网56公里,实施2万户弃管房室内给水设施改造,推进住房物业管理全覆盖。维修改造园林大道、五一路立交桥等城市主干道,规划建设湖南街隧道,打通建设大道等4条断头路,新建胜利路等三处过街设施,建设一批停车场,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市、区权责,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巩固提升“三城联创”成果。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提升大气治理成效,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沟连河等河道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全覆盖,确保国、省控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完成羊耳峪垃圾场封场。实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197.9公顷,沙化治理2万亩,义务植树300万株。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市应急物资储备库。构建系统化、闭环式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启动“八五”普法,积极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加快建设公安云、移动警务,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全力攻坚信访突出问题,抓好国防动员、军政军民团结,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促进人口增长和人才集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外地人口来鞍落户。立足鞍山优势产业,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在鞍就业、年轻人返乡创业。完善人才政策,评估升级“钢都英才计划”,引进或柔性引进更多院士专家等各类人才。

        (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办好10件民生实事。强化就业优先,继续实施稳岗返还,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保障标准,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快高校内涵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促进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活动100场。加大千山古建筑群、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等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加强喇叭戏、剪纸等非遗保护和传承。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举办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建设城乡健身路径80个,打造15分钟文体服务圈。

        全力建设健康鞍山。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针对疫情变化科学动态调整防控措施,严防死守,坚决消除扩散风险,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响应和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市、县(市)区两级疾控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改造升级市传染病院。新建50个社区级养老服务站点,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七)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加快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政府。

        让守规矩成为政府的政治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安排。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惩治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监督,让政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继续压减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

        让善创新成为政府的内在追求。大兴学习之风,强化市场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锤炼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本领。大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克服传统路径依赖,勇于开拓创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展“三个互动”、对标先进地区中找问题、找思路、找方法,推动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突出制度创新,树立创新思维,明确创新重点,细化创新举措,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办法并上升为制度,以高水平制度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让抓落实成为政府的鲜明导向。真抓实干抓落实,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斗争精神,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以市委工作法细化实化抓落实,以“三个马上”干部工作法只争朝夕抓落实,以开展“三个互动”脚踏实地抓落实,全力填平“说了”和“做了”、“发文件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的鸿沟。闭环管理抓落实,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对重要工作实行专班制度,“一把手”带头当好“施工队长”,多拿“图纸”进“工地”,多到一线解难题,把抓落实的闭环织得更牢。强化督考抓落实,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督考奖惩制度,将工作实绩与评优和问责问效相挂钩,坚决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

        各位代表,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更长。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进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